小说巴士 > 于谦 > 第六章 硕大的蘑菇

第六章 硕大的蘑菇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小说巴士 www.xiaoshuobashi.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七月的草原绣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银白色蒙古包像一个个硕大的蘑菇,点缀在碧绿的原野上。一峰峰骆驼,一匹匹骏马,一只只肥牛,一群群羔羊,在河畔悠闲地吃草,到处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然而,战争的魔影正在草原上徘徊,一个阴谋正在瓦剌可汗的金顶宝帐中筹划。

    脱脱不花可汗疑虑地看着也先:“太师,我们一向与大明公平交易,此番虚报贡使人数,一旦对方查明,我瓦剌岂不失信于大明。”

    “便失信他又能如何?”

    “这不等于给人口实,万一大明皇帝震怒,就有可能发兵前来征讨,我们还不得陷入战火之中。”

    也先冷笑几声:“臣还怕他明军不来呢,如能激怒大明皇帝,乃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太师何出此言?”

    “大汗,我瓦剌经十数年苦战,已拥有西起哈密,东至辽东的广大疆域,兵强马壮,马军即有不下二十万众,完全可以同大明抗衡。趁此强盛之时,自当问鼎大明的疆土,谋取我瓦剌更大的利益。”

    “太师,大明太大了,马步军何止百万,凭我瓦剌与其斗,倒不如与其和。通商互贸,既有利益可得,又何苦挑衅开战。”

    “大汗,我意已决,莫再多言。”也先根本不把脱脱不花放在眼里,“臣与大明斗,还不是你得实利。”

    脱脱不花明白,也先把持朝政,他而今只是个摆设而已,说不定哪天就把他换掉,也先自己为汗了。于是,也只能说几句好话:“但愿太师此行顺利。”

    也先带领两千人的贡使,押着三千匹马,一万头牛,三万只羊,浩浩荡荡向大明进发。途经大同时,镇守郭敬出城迎接。并接受了也先一百匹马的贿赂。也先继续向前,郭敬也派快马先行向王振报知。

    司礼监殿内,王振也接到了瓦剌的正式国书。上面明白无误开列的贡单是:骏马五千匹,牛两万头,羊五万头,而贡使为三千人。对照郭敬的密报,两者的数字相差甚远。看起来也先这是耍滑头,明显是对大明朝的不恭,难道他就不怕咱家知晓而动怒吗?这个也先分明已怀有二心,应该就此扣留,作为瓦剌的人质。可扣了也先,双方就撕破了脸皮,还是不妥。按照惯例,双方互市,大明在收到瓦剌的贡物后,除了付给相应数量的白银外,还要付给十万个箭头,瓦剌声称是与鞑靼部作战时使用。瓦剌已有异志,这箭头还给不给呢?给了瓦剌,一旦与大明开战,这十万支箭的作用可就大了。如若不给,那就等于大明与瓦剌正式决裂,双方的战事便不可避免。

    王振两难之际,忽然想到了于谦。何不借此机会让于谦背个黑锅,叫他于谦有口难辩!谁也别想再救他。

    王振打定主意,取出文书,叫过喜宁:“你给填写上十万箭头,派人送到兵部,交与于侍郎签押交付。”

    “奴才遵命。”喜宁接过文书,“禀公公,瓦剌太师也先,在殿外候令,等待传见。”

    “好,让他立刻进见。”王振明白,这是也先提前来打点,年年如此,都必有奇珍异宝相送,看看今年是何稀罕宝物。

    也先进得殿来,并未同往常一样跪拜,而是深深一躬:“参见王公公。”

    王振便有些不喜,绷着脸回应:“太师请坐。”

    “王公公,本使奉我家可汗之命,押送贡品前来,还请尽早点验,尽快发放货银与赏赐,以便本使早日返回。”

    “一切好说。”王振在等也先呈献厚礼。

    也先递上一张单子:“这是本次贡物清单,与去年相同,押送贡卒仍然是三千人,都等着公公颁赏呢。”

    “依例照发,不会少一个子儿。”王振心说,给咱家的宝物也该亮相了。

    也先站起身:“公公,如果没有其他事项,本使就不打扰了,回到馆驿等候,就此告辞。”

    “怎么,说走就走啊?”

    也先故作懵懂:“公公国事繁忙,不便久留。”

    王振是个特爱财的人,此时他忍不住了:“怎么,太师就空着两手来见咱家,一个大子儿也没带?”

    “说来惭愧,”也先哭穷,“行前本使与大汗也曾商量,给公公带何礼物。怎奈今年大旱,牲畜死去三成,本部属实拿不出像样的礼品。公公天朝上国,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也不在乎本部这些许薄礼,就未及准备。”也先心中暗骂,这哪有公开索要的,简直是不要脸了。

    “原来是这样。”王振直劲运气。

    也先又施一礼:“本使就此拜别。”

    “慢!”王振气哼哼,“请问贵使,往年一样的贡物,我朝付给多少白银。”

    “是整数五万两。”

    “今年本朝歉收,国库空虚,就达不到去年的银两数了。”

    “那公公的意思是?”

    “只有白银一万两。”

    “怎么,一下子就削减去八成,这未免说不过去。”

    王振冷笑几声:“贵使如果感到不划算,也可以把贡物全数押运回瓦剌,我方会顺利放行。”

    “王公公此言不是难为人吗?我部已将贡物运来,焉有再运回之理?”也先显出强硬来,“给多给少我都认了,一万两就一万两。只是那十万箭头,可不能打折扣了。”

    “十万箭头就是十万支箭,你瓦剌大军该不会用来与我大明朝作战吧?”王振冷冷敲打。

    “王公公,我们只是部落间的争斗,兀良哈部还不归顺我脱脱不花大汗的节制,看来与他们的战事是难免了。”

    “哼!我大明也不怕你反叛,百万大军可以横扫你瓦剌全境。”王振的话就是挑衅,“咱家已经做好了准备。”

    “公公不要多疑,本使去往兵部领取箭头。”也先离去。

    兵部衙门里,于谦手拿喜宁送来的公文,心中不住犯嘀咕。思忖片刻,他去找尚书邝野:“邝大人,这箭头乃是重要的军需物资,与瓦剌互市,哪怕是付给现银,也不该给其箭头啊。”

    “这是王振答应瓦剌的,年年如此。本官也曾提出过异议,怎奈王振做主,我也无可奈何。”

    “箭头是黄铜制成,北塞无铜,瓦剌便难以制作。瓦剌人本善骑射,这十万箭头到了瓦剌之手,一旦交战,得要去我大明多少将士的性命。”

    “这一点本官何止讲过一次,无奈王振就是听不进去。”邝野叹着气说,“估计王振是收受了瓦剌的好处。”

    “他也不能为个人私利,而置国家的大利于不顾。”于谦不停地抖动手中的文书,“下官去找王振说个明白。”

    “不必去了,去也无用。”邝野告知,“这文书就是铁定的,甚至比圣旨还要权威,你要做的只能是在这上面签发同意的批示,然后盖上兵部的官印。”

    “这,难道我们就让王振牵着鼻子走?”

    “有什么法子呢,万岁他对王振言听计从,非你我所能左右。”邝野只能长叹,“年年如此,你就照规矩办吧。”

    于谦不由得一阵阵发呆,邝野无声地退走了。过了少时,于谦吩咐周能:“你将总领佥事石亨将军唤来。”

    不一时,石亨奉命来到:“于大人,传末将有何驱使?”

    于谦叫石亨附耳近前,咬耳朵交代一番:“石将军,此事务必办好,决不可走漏风声。”

    “于大人放心,末将定当不辱使命。”石亨匆匆离去。

    在兵部的军械库,也先前来领取箭头:“石将军,这是公文,请你验看按数量交货。”

    石亨略看一眼公函,命手下兵士搬来一箱,蹾在也先面前:“看好,这是甲级箭矢,每箱五百个。”

    也先打开木箱,见里面的箭头黄澄澄闪亮,俱系上好黄铜打造,点点数量也不差,满意地说:“要全如此箱,那是没说的。”

    “兵部的大库,谁敢作假。”石亨提醒道,“你就计数吧,总共二百箱,共计十万个。”

    同样木箱的包装,也先只顾计数,把二百只木箱,装了满满十车,由金峰骆驼拉着,离开了北京。

    又是一个例行的早朝,奉先殿内文武朝臣分班肃立,执事太监金英一甩拂尘:“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王振第一个站出:“万岁,奴才有重大本章。”

    英宗满脸堆笑:“公公有话尽请直言。”

    “臣请万岁处死于谦。”

    上朝的大臣无不大吃一惊,英宗也极为错愕:“公公何出此言,于谦他身犯何种重罪?”

    “他勾结瓦剌,卖国求财,就是死罪。”

    “公公可有证据?”

    “于谦将我军所用十万箭头给了也先,助长瓦剌的犯境野心,里通外国,是个内奸。”

    英宗一听,觉得事体重大:“于谦,你身为兵部右侍郎,难道不知箭为兵器之首,十万箭头,这还了得。”

    于谦不急不躁:“万岁,臣是奉王公公文书行事,公文是喜宁送到我部,尚书邝大人可以作证。”

    邝野出班奏道:“万岁,于谦所说属实,喜宁送来文书,于谦曾找臣商议,臣言道王公公历年如此,才让于谦核批。”

    英宗歪过头来:“王公公,可是这样?”

    “万岁只闻其一未闻其二,奴才感觉到瓦剌存有野心,不能在互市中再给箭头,故而又派喜宁送去第二件公文,让于谦立即停止。奴才以为于谦见了文书已经纠正,谁料他依然我行我素。”

    “于谦,为何不令行禁止?”英宗问。

    “万岁,臣实在未见第二件公文。”

    王振马上接话:“万岁,奴才料到于谦定然不会认账,已将送公文的喜宁带到殿下。”

    “宣喜宁上殿。”

    喜宁叩头罢,说:“万岁,是奴才亲手把文书交予于大人,还口头告知,王公公发觉瓦剌有不臣之心,箭头不能再付。”

    于谦不等皇上问话:“万岁,喜宁是一派胡言,臣未曾见他二次前来兵部。”

    “万岁,奴才以性命担保,确将公文亲手交给于大人。”

    王振不容皇上多想:“万岁,喜宁和于谦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绝不会平白无故诬陷他。”

    “却也有理。”英宗有几分相信,“于爱卿,你声称喜宁未曾二送公文,可有人为你作证?”

    “万岁,喜宁说送公文也是一面之词。”于谦开始反击,“难保不是王振和他串通,加害微臣,报他兄长被斩之仇。”

    “万岁,奴才兄长之事,业已时过境迁,于谦翻此旧账,是他主观臆断。奴才是从国家安危出发,方才奏闻于谦的罪行。”

    “万岁,臣为大明臣子,常思忠君报国,怎会是瓦剌的内奸,这于理不合。”于谦反驳。

    英宗感到有理:“也说得是。”

    “臣时时处处为我大明着想,接到王振的公文,便向邝大人提出,一旦瓦剌入侵,十万支箭对我军将造成重大损失。为此,臣暗地里使了掉包计。”

    “朕愿闻其详。”

    “臣告知石亨将军,只给瓦剌一千箭头,而余下则全用翎羽箭尾替代,已然骗过了也先?”

    “此话当真?”

    “万岁不信,可宣石亨一问即知。”

    石亨上殿来:“末将叩拜万岁,吾皇万岁万万岁!”

    “石亨,朕问你,可确实用箭尾充箭头骗过了也先。”

    “此事就是末将经手,千真万确。”

    “大胆!”王振怒喝一声,“司礼监的公文,你竟敢阳奉阴违,须知这就是欺君之罪。”

    “王公公,末将是按于大人的命令行事。”石亨辩白,“兵部是我的上司,于大人就是主管,自然我要听于大人的。”

    “于谦,你可知罪?”王振又将矛头指向于谦。

    “我是为国分忧。既然王公公也说瓦剌有不臣之心,不要将箭头付予,我让部下以箭尾充代,又何罪之有?”

    边关送来急报,太监金英呈予英宗。接过边报。英宗拆开看后,不免皱起眉头“瓦剌对我朝用兵了。”

    王振急切地拿过边报,看罢之后,脸色大变:“于谦,你干的好事,如今将瓦剌激反,你该当何罪?”

    “王公公,瓦剌如何便反?”

    “也先言称,我朝以箭尾骗人,不讲信誉,为讨还公道,故发兵攻打大同。”英宗告知群臣,“大同周边三十六村,已然尽遭敌人屠戮。”

    “这一切皆于谦引起,理当治以重罪。”王振大发雷霆,“于谦,当以死谢天下。”

    “王公公,历年都是你主张给瓦剌箭头,今我做主不给其用来攻打我朝的箭头,乃有功于朝廷,怎么反倒有罪?实实莫名其妙!”

    邝野首先为于谦辩白:“万岁,于大人确有先见之明,瓦剌近年来兵强马壮,早已有南侵野心,如今是彻底暴露。”

    英宗对于战事已起,心中分外发烦:“不管怎么说,若不是用箭尾充箭头,便没有这边关的烽火。”

    “就是嘛,”王振不放过整治于谦的机会,“战事因于谦而起,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当治罪。”

    王直出班反对:“公公所言无理,万岁,臣不服。”

    “臣也不服。”王佐也应和。

    张辅附奏:“万岁,于谦本是忠良,不可让好人寒心。”

    英宗明白对于谦进行处置,文武百官不会答应,但总得安抚一下王振,不然王振如何下台,遂当殿传旨:“石亨擅作主张,以箭尾充箭头,致使瓦剌起兵犯境,且打入天牢,待刑部审理后治罪。”

    “万岁,对石亨处置过轻,对于谦不能免责,这会让后来者效尤。”王振急加反对。

    英宗搪塞道:“公公,而今瓦剌犯境是当务之急。且先朝议一下如何应对,至于对他们的处置权且放放。”

    邝野赶紧接过话题:“万岁,对瓦剌来犯,无须多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派一支人马前往大同,协同郭敬共同抗击也先就是。”

    “邝大人看何人领兵,又多少人马为宜?”英宗自己没有主张。

    王振认为打败瓦剌是轻而易举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自然不能给外人。不等兵部拿意见,他即作出了决定:“万岁,都指挥纪广能征善战,武艺高强,让他领兵必胜。”

    英宗正想在于谦一事上,没有让王振高兴,正可弥补一下,便立时应允:“公公所见定然不差,就着纪广为北征大将军,领两万马军,克日出征。”

    王振举荐了领兵将军,自然担心有失:“万岁,瓦剌军颇善骑射,两万人马明显不足,当派五万精骑,必将瓦剌军一鼓荡平。”

    “就依公公。”英宗对王振所说无有不从。

    这金殿上,等于是英宗与王振唱起了二人台,别的大臣也插不上话,皇上已然降旨,再说也属多余。于是,这样一件关乎国家胜败的战守大计,便匆忙在王振的主导下作出了决定。

    纪广神气十足地领兵出京,五万大军马蹄踏踏车轮滚滚,飘舞的军旗,闪亮的盔甲刀枪,无不彰显出队伍的齐整和威武。一路上地方尽皆好酒好肉款待,粮草辎重也在不断地增加。纪广越发感到统兵的荣耀,他在思考北地大同有何稀奇之物,收兵还朝时,一定要好好孝敬一下王振。要没有王公公,哪有而今自己的威风。打胜仗那是易如反掌,胜利后更会有高官和重赏等待着。纪广在耀武扬威的尊崇中,五万人马进入了大同。

    来了援兵,而且是五万之众,郭敬自是欢喜非常。接风宴上,郭敬为纪广满满斟上一杯:“纪将军,有您带来这五万大军,我大同守卫就再无虞了,可称是固若金汤。”

    “郭将军之言差矣。”纪广当时就给顶回去,“我带大军前来,不是助你守城,而是破敌的。”

    “守住大同,瓦剌不能越雷池一步,我们便是胜利。”

    “五万大军远道而来,为的是打败瓦剌除去边患,若只是固守大同,皇上还派这五万援军做甚?”纪广干下杯中酒,“饭后我即领兵出战,让瓦剌军也尝尝我的厉害。”

    “将军莫急,据末将所知,瓦剌攻城人马便有十万之众,且其统帅也先奸狡无比,我军数量不占优势,还是不要轻易出战。”

    “郭将军怎么让敌人吓破了胆,瓦剌便百万又能如何?他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天朝大军出动必如泰山压卵,敌人会望风逃窜。”纪广认为胜利就在掌握之中,“看我生擒也先,献俘阙前。”

    郭敬不住地叹息:“纪将军,万勿轻敌,瓦剌如今强盛,尤善马战,能守住大同,即万千之幸。”

    百夫长前来禀报:“禀郭将军,也先大军在城下挑战。”

    纪广一听,丢掉筷子:“郭将军,与我列队出战。”

    郭敬沉吟一下:“纪将军,末将还是留下守城,以防瓦剌偷袭,我们要必保大同不失。”

    纪广冷笑一声:“好,你就看我如何破敌。不过,打了胜仗,这功劳可就没你的份儿了。”

    大同城的北门轰隆隆开启,纪广的五万大军,威风凛凛旗幡招展地列队出城。(未完待续)